麵粉價錢買雙層漢堡 宏光工廈高層連天台 533萬成交

   

酒店式大堂 罕有細碼 維京科技商中B座253萬放售

   
工商舖投資全攻略 facebook


萊斯物業執行董事黃雅鑫表示集團把握活化工廈帶來的商機
萊斯物業執行董事黃雅鑫表示集團把握活化工廈帶來的商機
萊斯物業執行董事黃雅鑫表示集團把握活化工廈帶來的商機
 
 
 
 




 

【國內新聞】东莞工厂缺工与嗜戏薄伶

(2013-07-01)

东莞工厂缺工与嗜戏薄伶

20130701 07:38 来源:广州日报

翻看近期的新闻发现,现在还有不少企业在吃着缺工的苦头,不用看照片,透过文字,就能感觉到老板们愁云惨淡的模样。

  与此相应的是,相比几年前,社会对于缺工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一是政府已经不太爱管这摊闲事了。

  以东莞为例,几年前一旦企业喊起招工难,有关部门就会有所行动,比如亲自带着企业去广西、贵州等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地去摆摊招工。而现在,这种皇帝太监一起急的现象已经很少见到。

  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着急也没用,去摆摊也招不到几个人;另一个更重要,那就是需要大量用工的企业往往是那些根本不打算转型的传统制造企业,它们的习惯思维大抵如下:一方面靠大量用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靠抱住政府的大腿要求为我做主

  而现在对这些企业,政府已经不大待见:微观经营的事情,你们自己看着办。

  二是公众已经不太愿意为缺工企业的死活而忧虑了。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给了像东莞这样的城市一个深刻的教训:过度依赖传统的加工贸易制造业立足,地区经济可能会在难以逆料的巨大波涛中一夜倾覆。所以危机之后升级转型成为政府使命,减少依靠大量劳动力消耗而生存的企业比例是一个方向。当时不少从公共渠道发出的声音认为,这种思路很危险,中国人太多,不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你怎么解决就业?

  现在看来,形势该怎么变还是怎么变,天并没有塌下来。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起来,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可以找到饭吃。

  比如,进一步的城镇化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一名在东莞打工十余年的工人告诉我说,准备再干几个月就回老家,老家到处都在修路、建房子,有的是工作机会。

  再比如,农村负担逐年减轻,农业税取消,合作医疗普及,教育免费,而且农产品市场大幅激活,种出来的东西卖得出去,那么务农就成了一种不亚于进城打工的职业。

  又比如,消费的机器被慢慢启动,因而围绕着居民消费而运转的许多行业不断壮大起来,小微企业数量大增,也可以提供许多岗位,而且不少岗位比在代工厂打工要显得体面得多,而求个体面,正是许多农村出身的年轻人的梦想。

  客观形势如此,缺工就成为必然。当然,传统制造业的缺工还有主观原因,而且这个原因也很重要,成为蒙在工人心头的一层阴影:在工厂打工,人缺乏尊严。

  前段时间采访了东莞一个垃圾场的一群工人,其实就是一群有单位的拾荒者,他们大多都曾在企业打过工。打工和拾破烂,其实收入差别不大,但他们普遍表示更愿意拾破烂,因为这种工作更自由不用看人脸色,没有一大堆苛刻的纪律,也不会有离开工作场所要逐一搜身这样的人身侮辱。

  这几天脑子里一直跳跃着一个成语——嗜戏薄伶。古代的人们娱乐形式单一,看戏是一种普遍的娱乐形式,几乎所有人都爱看戏。但人们看得起戏,看不起戏子——明明十分钟爱伶人们的劳动创造的成果,却偏要把伶人归入下九流,所谓艺贵人贱是也。

  这是上层者的实用主义,把伶人的地位压得很低,一方面他们提供的劳动就很廉价,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向你叫板的资本。

  现在伶人地位高了,演戏的会变成大明星,电影投资商经常请不动也请不起,但是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成了另一个嗜戏薄伶的典范。

那些企业以廉价劳动力为立身之本,它当然知道劳动力的价值,然而它必须让它保持廉价,让它远离权利,让它认清自己的位置,维护艺贵人贱的秩序。那时我做记者,曾接触过的劳动者被鄙薄、被不公对待、被拖欠工资、被一无所有地扫地出门的事例,不胜枚举。

  企业的嗜戏薄伶,无非是想让工人请得起,在工人过剩之时,也从不必考虑请不动工人的可能性。所以当今天真的请不动工人的时候,企业就要诉苦了。

  对于那些诉苦的老板们,如果我了解到他已经办了七八年以上的工厂,那我一样无动于衷,一点都不想可怜他。因为依据办厂的时间就可以八九不离十地断定,这是一杯他自己陈酿的苦酒,没办法拉着别人一起帮他吞。

  嗜戏薄伶,嗜戏薄伶!

  文/李少威

编辑:李孔胜 责任编辑:苏婵